拓展生命长宽高!2024生命教育创新论坛在敦煌举办

来源:南粤公益基金会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1-06 15:01:06

 

       7月28日,主题为“拓展生命长宽高”的2024生命教育创新论坛在敦煌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和广东省南粤公益基金会未来教育基金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探讨未来生命教育的创新与未来新生态。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首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主持了本次论坛,敦煌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艳飞出席活动并致辞。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首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缺失、生命教育内容碎片化、生命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命教育被淡化和忽视,是造成诸多学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学生抑郁率的不断提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心理健康”和“重视生命教育”等理念,越来越得到官方的关注,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同时也给教育界提出了挑战。
 
    本次论坛是第二届“戈壁教育人生命探索之旅”的组成部分。有三百多位大中小学(院)长、幼儿园园长、家长和孩子代表及教育改革者、引领者通过4天3夜108公里的戈壁徒步探索之行,在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挑战中,在戈壁的教育行走中,感知生命,坚定信念,成为生命教育的践行者和探路者。
    论坛上,很多嘉宾用亲身走过的戈壁之路,讲述那些关于坚持、勇气与自我超越的生动故事;在这里,他们开始回归,将戈壁探索之旅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的感知带回到未来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
 
|| 生命感悟:以人为本,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詹大年都已年过花甲,作为在教育领域深耕细作一辈子的三位校长,他们在走完戈壁以后,对生命教育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
    卢志文认为,今天,功利的现实环境中,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远离“生命”的本质——轻忽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层出不穷,
    消极生命、遮蔽生命的人群日益增多,困惑生命、空心生命的问题令人堪忧。此次戈壁徒步,让他发现了自然之美真、他人之良善和自我之潜能,看到了最深的历史、最真的现实和最远的未来。他的评价是,这里是课堂的有效延伸、课程的复合载体、游学的理想场所,实现了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
    “教育过程充满生命的气息,尊重、关爱个性,如果这样解释,教育本身应该这样,何必加‘生命’这个词?”,李镇西一直不太主张用“生命教育”这个概念。如何以教师饱满的生命去润泽孩子正在成长的生命?李镇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这里所说的“生命”,当然包括健康的体质,但更是指人的精神状态。“用生命润泽生命”意味着——用思想照亮思想,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滋润爱心,用个性发展个性,用梦想唤醒梦想,用创造激发创造,用浪漫缔造浪漫,用情趣营造情趣,用人格铸造人格,用心灵赢得心灵。教师的生命状态呢总的来说就八个字:拥抱生活,钟情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
    “生命不需要教育,生命不能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演讲开始开宗明义。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戈壁的生命探索之旅,他说就是要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重构自我,带领着团队实现了这样一次生命的重构和升华。在他看来,知识、能力、创造、素养都能通过教育获得,这些能教育的东西却都是以生命和生命成长为基础的,没有生命的成长,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教育基础的生命需要呵护、需要唤醒、需要挑战。人生就是挑战不可能,就是把每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的生命得到一次升华、得到一次重构。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詹大年
    本次戈壁徒步,詹大年是小组成员中年纪最大的,他在分享感悟时说,现在经常讲生命教育,我这一次的感受是走戈壁真好。这一次我对生命的理解跟以前不一样,生命需要被保护、被滋养、需要体验、需要满足、需要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觉得自己的生命在升华,生命更有价值。生命最怕的是被教育,最怕的是被那些自己都缺少生命体验,但是肆无忌惮的去教育别人、去教育生命。
 
|| 生命教育:朝向幸福的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会长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会长肖川认为,生命教育要着力唤醒师生的生命自觉,所谓的生命自觉包括生命质量、生命尊严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造就能够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人,这是唯一正当的目标。今天特别应该努力摒弃的就是假大空,要回到自然,回到普普通通的生活,回到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的境遇之中,所有人与人的相遇本身就具有生命教育的价值,生命教育就在你我的努力之中。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
    “如果一个教育,不管儿童还是成人,笑不出来的话,这个教育算成功吗?”,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演讲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她提出,教育如果没有可能性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不管怎么糟糕的情况下,可能性存在就获得了希望,获得了希望也就有了生命。她希望大家看到教育关于底线的维护,看到孩子的最基本的健康,最终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无限智慧和无限生命力的。虽然被压制,但是我们有方法重新发现自己本身就有的智慧和生命力,也借由孩子的出现来引导我们看到教育的可能性和生命力。一起做笑得出来的养育,也可以做笑得出来的教育,而最终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在一个远不完美的环境下去构建可能的幸福。
 
△2012年伦敦残奥会游泳冠军、中国首位残奥会铁人三项赛运动员王家超
    2012年伦敦残奥会游泳冠军、中国首位残奥会铁人三项赛运动员王家超应该是整个会场最幸福的人,好几位演讲者提到王家超利用专业技能帮助大家在戈壁行走途中排忧解难、再次前行。他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在他看来,生命有限,潜能无限。每天重复的训练不是烦躁,而是最好的老师。常怀危机感,要被“看见”,勇于面对每一次挑战并全力以赴,这些就是生命怒放前最认真的准备。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许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