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华:中国特色企业慈善的驱动因素、基本特征与路径选择

来源:南粤公益基金会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4-12-16 16:37:58

  [摘 要] 企业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生力军。与个人慈善行为相比,企业慈善表现出更强的利己动机,且以经济动机、政治动机、声誉动机为主。其驱动因素在微观个体层面表现为企业家的个人特征、个人观念与早年经历,企业董事会成员和高管的慈善认知与偏好;在中观企业层面表现为企业的属性与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在宏观政策层面表现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慈善组织的登记设立、税收优惠、劝募环境以及慈善褒奖制度的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慈善,需要明确其在第三次分配中的功能定位;降低基金会注册登记门槛;畅通慈善组织的认定和撤销机制,减少僵尸型企业基金会;完善新型捐赠税收优惠政策;保持与捐赠主体的良性互动,提升企业基金会的独立性。

  [关键词] 企业慈善;驱动因素;基本特征;优化路径

  企业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生力军,在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刻影响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乡村振兴和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的构建、企业慈善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清晰化,我国企业在成立慈善组织、创立品牌项目、拓展参与途径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企业参与慈善的深度与广度都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好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引领下,企业慈善还将发挥出独特作用,做出更加有益的贡献。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中国走的是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发展的是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特色企业慈善的驱动因素,在政策法规和传统文化影响之下呈现出的基本特征,以及面向未来的企业慈善发展路径。

一、企业慈善的概念界定

  企业慈善事业在全球大型跨国公司以及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向慈善组织直接捐赠或成立企业基金会的原因是正在努力寻找新的方式来获得竞争优势,并且各利益相关者也期望它们这样做。但关于什么是企业慈善则围绕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充满争议。

  一是企业慈善是慈善事业还是自利行为?一方面,企业慈善可以被视为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积极回馈,通过捐赠资金、资源或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等方式为社会造福。另一方面,企业慈善也被认为是一种自利行为,旨在提升企业形象和获得商业利益。二是企业慈善是公司的成本来源还是利润来源?企业慈善的资金来源可以是公司的利润,也可以是员工捐款、企业基金、合作伙伴捐赠等,既是一种回报社会的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成本,也可以间接地带来商业利益。三是企业慈善应与核心业务保持一致还是分开?有些企业将慈善活动与其核心业务紧密结合,通过在核心业务中融入慈善元素,实现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有些企业则认为应该与核心业务分开,以确保慈善行为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实际上,除少数研究外,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才开始关注企业慈善事业,并产生关于企业慈善动机、实践和效果的丰富知识体系。已有的研究文献分散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政策学等不同的学科中,对于企业慈善是利他的慈善事业还是营利的公司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国外学者戈蒂埃和帕什将企业慈善定义为通过直接赠款或企业基金会,将企业资源自愿捐赠(财务捐助)给慈善事业。鲍文等人将慈善事业作为参与社区的一种方式(例如员工志愿服务),通过比较社区参与和企业慈善两个概念,认为企业慈善是社区参与的一部分,包括慈善捐赠和员工志愿服务两个类别。还有一种观点将企业慈善看作是最传统的企业公民形式,企业可以直接向慈善组织捐款,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基金会,作为证明其企业公民身份的一种方式。

  国内学者则更多的从慈善动机的视角对企业慈善进行阐述。例如:企业捐款不仅是出于市场竞争的目的,也有可能是因为管理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或者对外部压力的服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具备强烈的经济动机,虽然慈善捐赠并不会影响企业的税负水平,但确实让企业获得了更加优渥的政府补助,改善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企业慈善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商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为,等等。郑功成认为企业慈善在中国的内涵超越了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开创了企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新格局,正在形塑社会主义企业慈善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生态。在本文中,企业慈善是指企业以自愿非互惠的方式向社会或他人无偿提供慈善捐赠、开展慈善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进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的自愿行为。

二、中国特色企业慈善的驱动因素

(一)企业慈善的动机

  慈善动机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源动力,具有多重多样性,与个人的慈善动机类似,企业慈善动机也可分为利他动机和利己动机两种类别。除了利他属性之外,还包含诸如利益输送、攫取利益等利己行为,且对于企业这一慈善主体而言,利己动机更占主导地位。例如,有研究指出企业在工具性地利用慈善捐赠为企业利益服务,因此,慈善捐赠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内在社会责任缺失的遮羞布。还有研究指出企业慈善捐赠与应计盈余管理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我国企业捐赠行为更具私利性。可以说,经济动机是企业慈善行为的主要动机,而通过捐赠进行合法抵税则是经济动机的重要表现。企业或个人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用于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支出,准予按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慈善捐赠与捐赠收益率正相关,企业对捐赠收益的预判是其作出慈善捐赠投入决策的决定因素;企业所得税税率的降低会增加企业捐赠投入;企业慈善捐赠税前扣除会激励企业增加捐赠投入,并且会强化企业捐赠收益率与企业捐赠意愿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虽然一些企业慈善行为收获了公众的正面评价,但其目的并不单纯,包括抵税在内的许多经济动机是企业慈善首要考虑因素,从而印证了企业慈善行为的利己属性。

  企业的慈善捐赠可以在企业声誉、产品等方面带来潜在收益,提升企业声望是企业从经济角度出发提高企业效益的路径。企业声望越好,其合作伙伴会更多,客户及消费者也会因为其信誉度而选择企业的产品,从而带来利润的提升。研究发现,企业慈善捐赠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声誉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减少企业慈善捐赠或终止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导致消费者态度不佳并减少未来的支持。因此,大部分企业慈善事业服务于公司的利益,期望企业的善行收获无形的回报,比如声誉、威望或员工自豪感,这种期望绩效反馈效果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可以说,慈善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感、利他动机和利益最大化的共同体现。

“企业通过捐赠让它的流量、口碑还有好评度都有增加,而且得了中华慈善奖,这个是对企业有利的。”(访谈资料:20231108—06)

  除经济动机和声誉动机之外,政治动机也是影响企业慈善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政府高度关注公益慈善事业,为此会通过多种措施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虽然政府没有通过指标形式来直接干预企业慈善行为,但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的企业慈善事实上受到政治动机的影响,企业的捐款行为不仅仅源于市场竞争的目的,还可能是基于管理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或外部压力的服从。此外,影响企业慈善动机的因素还有一些外部性补偿动机,应对环境危机,缓解与公众的关系、历史文化因素以及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等。

  综上,企业慈善的动机是复杂而多元的,与个人慈善动机相比,企业慈善表现出更强的利己动机,且以经济动机、政治动机、声誉动机为主,并对企业慈善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动机包括抵税和提升企业声望等动机;政治动机主要是政府的影响和政治动员;个人动机则涉及管理者的个人特质和竞争压力。然而,这些动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作用,甚至是叠加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忽视企业慈善的私益动机,甚至要正视和接纳企业在慈善事业过程中的正当、合理利益诉求,减少不必要的道德绑架和无端指责。另一方面,慈善组织在筹款策略中要善用企业的利己动机,达到激发社会捐赠、壮大慈善资源体量的目的。

(二)企业慈善行为的的驱动因素

  1. 微观个体因素

  第一,企业家的个体特征、个人观念与早年经历对企业慈善行为有促进作用。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企业家往往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推动其在功成名就之后积极回馈社会。首先,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业身份(行业协会/工商联成员)对企业捐赠行为与捐赠水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企业党组织作为外在于企业主权利的制度环境,能够通过影响企业主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影响其慈善捐赠行为。其次,传统的怀旧思想和乡愁意识推动着民营企业家投入到家乡建设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中,他们将巨大的经济收益归功于国家、社会的支持和市场的运作,往往选择在积累一定财富之后回馈社会。年轻二代企业家们也会受到家族慈善精神和慈善观念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公益领域。家族成员对基金会业务参与的程度越大,其对公益慈善的兴趣越浓厚,并能影响更多的家族成员参与其中,具有晕轮效应。

“作为二代,他考虑的是在企业的经营之外,希望对社会有更多的贡献,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基金会一开始成立的时候更像个人基金会,由二代发起和主导推动,体现着他的慈善观念和理想。”(访谈资料:20231110—01)

  投身企业慈善事业与企业家个人的观念和早年经历也密切相关。在热衷于慈善事业并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中,影响其慈善捐赠的主要因素就是其思想理念和个性特质。企业家的个人观念促使其从事公益慈善的指导思想由狭隘的义利观慈善向战略性慈善转变,并使企业从社会环境的受制者被监督者转变为行业竞争环境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倡导者推动者。富有同情心、关心社会秩序和社会公正、具有亲社会价值取向、对慈善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富有责任感、具有利他主义价值观、注重道德关怀的企业家,对慈善活动的参与度更高,捐赠额更大。有过贫困经历且受过良好教育的CEO愿意以更多的慈善捐赠回馈社会,有过饥荒经历且家乡饥荒程度更严重的CEO更加慷慨。可见,企业家的慈善观念和个人的早年经历对其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企业董事会成员和高管的慈善认知与偏好,对企业慈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董事会直接参与审查和批准公司的重大举措,更有可能影响用于慈善事业的资源数量,因此其构成对于企业慈善事业非常重要。一方面,企业与某些利益相关者建立关系的程度与董事会成员的个人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进而影响企业慈善事业的资源配置。有研究发现,企业慈善捐赠受到高管性别的影响,当高管团队中女性比例增加时,企业慈善捐赠水平显著提高,女性高管促进企业慈善捐赠的积极效应随着高管权力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女性董事会成员越多的公司,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越高。董事长如果是企业创始人之一,或董事长任职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在企业中建立慈善文化,并通过企业慈善文化影响到企业慈善捐赠活动。另一方面,具有仁爱和诚信价值观的高层管理人员更有可能将其对他人的内在关怀以企业慈善的形式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仁慈和正直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能有助于提高管理信誉,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提升公司的财务绩效。管理者特质也会影响企业慈善行为,相关研究发现高管贫困经历(出生地贫困程度或童年是否经历过大饥荒)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2. 中观企业因素

  第一,企业的性质直接影响慈善捐赠的规模和方式。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所获得的政府补助与慈善捐赠正相关,捐赠成为国企回馈政府的一种方式,且所在地区国企的平均捐赠水平和贫困发生率都会积极影响国企的捐赠行为,企业与政府之间通过补助和捐赠等方式维持着某种程度上互惠互利的社会交换关系。也有研究表明,政治关系与公司贡献的可能性和程度之间存在显著且正相关的关系;国家所有权与企业贡献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非国有企业的政治关系与企业慈善事业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当然,国有企业可能面临政府捐赠摊派的外部行政压力,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捐赠行为受政府干预的作用已经在不断减弱,正逐步走向市场化。并且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的慈善捐赠与获得的补贴收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明显。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慈善捐赠是民营企业强化政治关联进而从政府争取更多支持或优惠的手段之一。民营企业形象、企业慈善决策机制、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都显著影响着民营企业是否进行慈善捐赠。

上一篇:广东印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

下一篇:社会服务机构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基石

返回列表